时间:2017-08-05 22:51:20
1、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共同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即代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他们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表现在反传统反教条和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所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A。
考点: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点评: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王充《论衡·谴告篇》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天人感应”。认为天是有意志的,皇帝是要按照天的意志行事的。?
(2 )天是客观存在的,认为天无意志。?
(3 )赞同王充的观点。王充的观点反映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董仲舒的思想则是唯心主义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的讨论的话题是治国理念。太子认为“持刑太过”,反对严刑酷罚,提出“宜用儒生”,实行仁政。汉宣帝认为“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主张外儒内法,因此选择A。材料和教育、儒生的地位无关,排除BD。C史实错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无为而治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无为而治为道家思想,仁政为孟子的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为陆王心学的内容,万物皆只有一个理为二程的主张,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二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他们都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统治者治国应该以民为本,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