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22:51:20
1、判断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 ]
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 (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学术思想不同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孔子代表奴隶制的奴隶主阶级,主张维护奴隶制的礼。墨子代表贫民阶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等,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以刑辅德”。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题干里董仲舒是在强调“德”和“刑”,即如天之阴阳两面,通过“刑”来辅“德”,二者缺一不可,即体现其“以刑辅德”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以刑辅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体现的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状况,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并非真正的和谐。②项强调谦恭诚信;③项强调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④强调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因此②③④都是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的。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点评:战国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定型。在战国百家思想中,儒家等一些学派主张社会的和谐,如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苛政主张仁政、德治等主张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