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庶吉士:明清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经考核再授各种官职)。其余归内外户刑工商各部任用,比部曾(部曹:指清代各部属官),庶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栓(编栓:指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官,科举进士的前三名才能授予此官职)。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9分)
参考答案:(1)观点:共和制优于君主制。(2分)解释:共和制的政府官员由公众选举产生,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君主制的政府官员由君主任免,只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4分)
(2)不同:科举与学校合并,创办各级近代学校,依据接受教育的不同层次,分别授予官职。(4分)评价: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出任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国家富强。(3分)但这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难免出现选拔过程中迎合上级而不顾公众的局限性。(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可以看出卢梭反对实行君主制,主张共和制。从材料“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概括分析卢梭赞赏共和制的原因。(2)从材料“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的传统的科举制度与西方的教育制度结合,培养人才。对梁启超的这种培养人才的主张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世纪城市(8分)
材料:今天欧洲的资本主义,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成人了;但是,任
何成人的最初形态都是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结合,并在母体的子宫上着床。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端,就是资本主义这个“成人”的最初形态——一颗精子和母体里的卵子结合并着床的过程。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化等方面分析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从社会关系上看,12、13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市民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得到重视。从经济上讲,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从政治上讲,城市,特别是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是农奴获得自由身份的乐园;同时,城市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市民阶层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从文化上讲,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大学兴起,教育得到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洛克的思想(?)
A.推动英国革命走向高潮
B.彻底否定君主制度
C.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D.是英国革命的产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住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9分)
(2)根据材料说明“真正民主”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观点:共和制优于君主制。(1分)
解释:共和制的政府官员、由公众选举产生,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4分)君主制的政府官员由君主任免,只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4分)
(2)自由、平等、博爱;(1分)人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2分)重视公共意志;(2分)保障政府内部的制约(1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中,有关于卢梭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的“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得出结论。有关卢梭解释他观点的做法可以从材料中内容获取信息,他是通过选官的方式来阐述他的观点的。
(2)第二问,真正的 主可以从材料中的“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内容中归纳。材料中的所说的负责任的政府也应该是按照卢梭所说的契约而建立的政府,这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论政府》(1688年)
(1)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其基本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论?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分析上述思想在当时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限制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君权不是神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统治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
(2)材料二反映的是启蒙思想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3)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