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8-22 04:32: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言论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言论二:子路问政
子曰:义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措)手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上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张?(8分)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现代学者将宋明理学分为理学与心学,你认为理学与心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参考答案:(1)孔子:仁(爱人与宽容);恢复周礼;正名。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主张4分,董仲舒主张4分,共8分)
(2)影响:?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塑造中华民族气节;④扼杀人的自然需求。(每点3分,共7分)。 区别:理学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理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
(3)春秋:创立; 战国,成为大宗; 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 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 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根据材料一中的“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可以得出有关“仁(爱人与宽容)、恢复周礼”等主张;根据“名不正则言不顺”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正名”。董仲舒:根据材料二中的“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可以得出其主张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影响: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根据材料三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可以得出其影响是塑造中华民族气节;扼杀人的自然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考虑理学形成后,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其实质是为统治者服务。 区别:主要从两者求理的途径和方式,即理学是“格物致知”,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心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3)题目要求“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给提供了春秋、西汉和宋明三个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其演变过程为:春秋,创立;战国,成为大宗;西汉,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和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府

孔庙

孔林

请回答:
(1)“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两宋、明代对儒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学说分别被称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列举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2)启用儒生;设立太学,以及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提高儒学的独尊地位。
(3)北宋:二程 理学;明朝:王阳明 心学。
(4)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到实践中学真知。王夫之——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清“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材料三、四这些看法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8分)
(2)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6分)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李贽的“异端”之学),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


本题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提取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提取出“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提取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对于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教材中也有提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本题考查对图表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加强,对妇女的压迫也越来越严重。唐朝,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明朝理学的出现标志着伦理关系的加强,对妇女压迫增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妇女的压迫也达到最顶峰。
(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思想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对宋明理学的冲击开始增强。封建礼教的束缚虽然加深,但是反抗也逐渐增强。这一切的根源是经济基础发生改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使得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和“陛下”分别指的是:
[? ]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古代思想家生活在同一性质的社会的是
①孔子   ②老子   ③荀子    ④苏格拉底   ⑤普罗泰戈拉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社会性质属于奴隶社会;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戈拉也生活在奴隶社会时期。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故排除③,选B。
考点:同一时期中西方的思想家。
点评:从近几年高考看,把中西方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横向比较,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题目比较常见。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形式之一。在复习时注意同时期中外思想史的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