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时间:2019-03-15 13:57: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2: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小题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题4:转朱阁,?,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小题5: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6:?,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小题7:一水护田将绿绕,?。(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小题8:一语天然万古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参考答案:
小题1:玉簪螺髻
小题2:鱼传尺素
小题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4:低绮户
小题5:渌水荡漾清猿啼
小题6:香雾云鬟湿?
小题7: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题8:豪华落尽见真淳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每空一分,该句有误不得分。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另外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簪”“髻”“博”“参省”“绮”“渌”“猿”“鬟”“闼”“淳”。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小?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2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赏析诗人的形象。(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小题2:诗歌后两联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诗人小立其间,表现出自己孤清高洁的风骨。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窥”字明显运用拟人手法,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类似题目在解答时一般先概括,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题时品行高洁、胸怀澄明、怡然自得、孤清高洁这些是关键术语,表述时要规范。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华山畿二十五首
  《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闻欢大养蚕,定得几许丝。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为?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
  开门枕水渚,三刀治一鱼,历乱伤杀汝。
  未敢便相许,夜闻侬家论,不持侬与汝。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要绳,自经屏风里。
  啼著曙,泪落枕将浮,身沈被流去。
  将懊恼,石阙昼夜题,碑泪常不燥。
  别后常相思,顿书千丈阙,题碑无罢时。
  奈何许,所欢不在间,娇笑向谁绪。
  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著处多遇罗,的的往年少,艳情何能多。
  无故相然我,路绝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一坐复一起,黄昏人定后,许时不来已。
  摩可侬,巷巷相罗截,终当不置汝。
  不能久长离,中夜忆欢时,抱被空中啼。
  腹中如汤灌,肝肠寸寸断,教侬底聊赖。
  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
  奈何许,天下何人限,慊慊只为汝。
  郎情难可道,欢行豆挟心,见荻多欲绕。
  松上萝,愿君如行云,时时见经过。
  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
  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
  腹中如乱丝,愦愦适得去,愁毒已复来。
1.这个故事与梁祝故事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简析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主题相同,都是“两情相悦,无须媒妁之言”,追求婚姻自主。②故事的结局基本相同,都是男主人公先为情而死,女主人公投棺墓殉情。③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不同点:①梁祝是同窗好友,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本诗男女主人公是一见钟情。②梁祝死后双方化为蝴蝶翩翩而去,更能体现“两情相悦”,突出的主题更深刻。本诗结局也是合葬,体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诗中的浪漫主要色彩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男女主人公一面之缘,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男主人公相思而死,女主人公听到男主人公为她死,毅然殉情。②灵车到女主人公家门口,牛停滞不前,拍打不动。③棺盖会自然而然敞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①
秋风江口听鸣榔②,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③,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1)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_______;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______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
(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心境 反衬
(2)同:都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
   异:杜甫之喜既是个人之喜也是家国之喜,且长期离乡背井,故思归急切;李东阳之喜纯是个人之喜,且只是小别妻孥,故思归舒缓。(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乡 子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1)简析上片中“又”“初”二字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黄昏新月,常会勾动人的离思。一个“又”字,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倚楼怀人已非一朝一夕。
   ②主人公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一个“初”字,语意比“又”更深一层,更添对行人的思念。
(2)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词的上片写吹笛、见雁,属于实写;下片写欲梦、待书,属虚写。吹笛是“谁教月下吹”,意即枉吹,见雁是“漫道行人雁后归”,意即空见。欲在梦中相逢,而梦中又不知道路;等待书信到来,书信又迟迟不到。全词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说明离恨无法排遣,怅惘之情愈转愈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