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3-15 13:57: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列唐诗,解答问题。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此诗作于诗人任苏州刺史期间。
(1)第二句连用两个“自”字,有什么作用?(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强调了云水自由自在,逍遥惬意的情态。(意对即可)
(2)①拟人(或象征)。
   ②(表达了一种清静无为(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代的小令,完成小题。(8分)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①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②道,今
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那个:即“哪个”。②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B.第三句中的“闹”指的是上文中的“鸡叫”和“鸦噪”,渲染了繁荣而喜庆的氛围。
C.“路遥遥”与“水迢迢”既写出了道路的漫长,也体现了求取功名之路的无限艰辛。
D.“今日少年明日老”用语夸张,却道出了青春短暂的事实,饱含着韶光易逝的慨叹。
小题2:请指出“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所运用的手法,并结合这几个句子说明作者所表达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对比。(1分)以“山”的永恒与“人”的易衰老形成对比,说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1分)不应该将生命耗费在追名逐利上,体现了作者对世人热衷于追求功名的否定。
(1分)同时也以“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好,(1分)作者认为人生应该由争名逐利转而珍惜美好的自然。(1分)
(表达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手法答成“衬托”或“反衬”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闹”主语是“那个”,指的是世人;“繁荣”与“喜庆”也错。
小题2:“晨鸡”,“昏鸦”喻指社会中各色各样的人。他们都离不了一个俗字。在人世间沉浮。浮生一世,又有何为?何得?须知:功名路上险恶多。去往长安功名大道,多年的悉心准备,就在一场无情的科举中败退。何苦而为之?短短40多字。用了比喻、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把个追逐功名人的一生说了个透。并能预言后世学者。妙!
点评:本题的第一小题是一个突破,通常诗歌鉴赏考查的点为意象、意境、手法、情感。考查诗歌的内容很少,而实际上理解诗歌内容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所以说本题抓住了诗歌鉴赏的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小题1:一、二两句表现了琴声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赏析。(4分)
小题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泠泠”,表现了琴声的清越;“松风寒”,以风入山林暗示琴声的凄清,以及风来松下的肃穆之感。
小题1:①对比,托物言志;
②古调虽好,今天多不弹,两相对照,表现一种与流俗不合的志向以及诗人孤芳自赏的情操。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⑴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答:
⑵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参考答案:⑴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分)
⑵“夜夜”表非止一夜,(1分)“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1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激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意对即可)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