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9-03-15 13:57: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③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xiè):一种美酒名。②黄庭:道经的一种,即黄庭经 ?书。③元知:原本就知道。?
(1)刘克庄说陆游的词可分为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三类。你认为此词可归于哪一类?请结合全诗所营造的意境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不但曾亲自参加抗金战斗,而且在死前还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嘱。他的爱国情怀在此词里也有所体现,请找出相关词句作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此词应该归于飘逸高妙一类。从词中看,词人生活在苍烟落照、无尘事扰乱的环境星,天天有美酒相陪,然后可以自由地读道家之书,可以在山林中行走,还可以歌咏自得,这些都体现了飘逸高妙的特点。
(2)此词的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词人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玉露凋伤枫树林”一句中“凋伤”一词绝佳,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诗景与情结合尤佳,请你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秋风玉露本无情,可“凋伤”一词赋予这些景物以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
(2)身处异地,菊花又开了,秋天到了,让人伤感落泪。在这种情景下,故园的菊花也该开了吧?前一句写景是为后一句抒情服务的。(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元·张养浩①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②。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①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后借故辞官归隐。②风流:美好的风光。
(1)有人评价这首元曲“一‘愁’笼罩全曲”,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3分)
(2)这首元曲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①深秋疏雨,黄花零落,触发诗人愁绪;(1分)②由景及人,感慨自己瘦过黄花,自羞而忧愁;(1分)③移情于花,人花共愁,愁情郁结。(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曲词。(1分)作者借花自怜,对菊自叹,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哀愁(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移情,寓情于物等)


本题解析:
赏析一:《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赏析二:菊花在古代诗词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概是从陶渊明赏菊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就开始象征文人高洁的精神品格。菊开放在渐趋寒冷的秋天,凌然傲骨,色彩绚烂,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元稹说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点出了菊花花期晚的特点,菊花开过之后,从秋入冬,开始进入荒寒之境。菊花的金黄,给秋季一片独特的异彩。此曲所要描写的却不是菊的贞洁,而是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喟叹。重阳过后,菊花零落,诗人面对零落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而且自觉比菊还要羞愧三分。诗人为官清廉,曾因直谏被罢官,长期隐居,然而内心并没有放弃建功立业、为百姓谋幸福的壮志,因此才会在隐居生活中,因志向不得施展而内心郁闷。诗人以菊自喻,菊花有着高洁的品质,不被时俗同化,诗人也是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高远志向,心中装着百姓,希望能有所建树。然而重阳一过,菊花零落,就如同被罢官的诗人,以前的雄心壮志消磨在闲居中,真是比零落的菊花还要可怜。诗人用了前人的诗句入诗,却把诗歌整体统一在“自叹”的情调下,能够灵活运用。诗人与菊花的对照描写,形象,生动,真挚,让人同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梅词,明代杨慎称其“兴比甚佳”。试将上片一、二两句改写成白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主题是“梅花”,上片三、四两句为什么写竹?(即对写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末两句说的“两地”是指哪两地?这两句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说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
(2)以疏竹为衬托,在绿竹掩映之中,一树寒梅,更显胜境超然;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关键词:衬托或陪衬、烘托)
(3)指“竹篱茅舍”和“玉堂琼榭”两地;这两句表现了梅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前一问不能回答成“冷落竹篱茅舍”和“富贵玉堂琼榭”;后一问也可答“纯洁而又傲岸”或“不嫌贫爱富”的品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2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首尾呼应(1分)
(2)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凄凉”,摹声绘色,突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烘托了作者伤感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任选两处即可,每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