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9 19:58:07
A.从门齿处放入
B.从尖齿处放入
C.从臼齿处放入
D.从双唇处放入
E.从上下腭处放入
A.32℃~34℃
B.36℃~38℃
C.40℃~43℃
D.45℃~47℃
E.47℃~50℃
A.生理盐水
B.1%~4%碳酸氢钠溶液
C.0.1%醋酸溶液
D.1%~3%过氧化氢溶液
E.朵贝尔溶液
A.0.5克
B.1.0克
C.1.5克
D.2.0克
E.2.5克
A.加重病人疼痛
B.引起局部出血
C.掩盖病人病情
D.造成面部烫伤
E.导致颅内感染
A.环境陌生
B.疾病威胁
C.不被重视
D.丧失自尊
E.缺少信息
A.危重患者应喂服
B.鼻饲患者停止给药
C.患者提出疑问须重新核对
D.暂不服药者取回药物并交班
E.给强心甙类药物前测患者脉搏
A.减慢滴速
B.抬高输液瓶
C.加压输液
D.调整肢体位置
E.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
A.检查前一日晚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午餐
B.检查前一日午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午餐
C.检查前一日晚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晚餐
D.检查前一日午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晚餐
E.检查前一日午餐及当日摄片后即食
A.语言
B.类语言
C.体态语
D.面部表情
E.触摸
A.产热多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D.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E.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A.防止食管黏膜受损
B.减轻病人痛苦
C.使喉部肌肉放松
D.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防止胃管盘曲在口中
A.40℃
B.50℃
C.60℃
D.70℃
E.80℃
A.戴手套前应检查手套的号码
B.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C.戴好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另一只手套翻折部分的内面
D.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腰部水平以上
E.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
A.严格无菌操作
B.病员取仰卧屈膝位
C.插管动作宜轻慢
D.导管插入尿道约4~6cm
E.导管误插入阴道,应立即拔出用原管重插
A.记录及时,准确
B.描写生动,形象
C.内容简明扼要
D.书写真实,完善
E.医学术语确切
A.颈动脉
B.颞动脉
C.肱动脉
D.桡动脉
A.乳酸
B.消毒灵
C.甲醛
D.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
A.基本生活需要
B.心理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社交的需要
A.人
B.健康
C.环境
D.疾病
E.护理
A.眉栏填写用铅笔
B.日间用红钢笔书写
C.夜间用蓝钢笔书写
D.护理记录单不入病案
E.总结24h出入液后记录于体温单上
A.2ml
B.4ml
C.6ml
D.8m1
E.10ml
A.煮沸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
C.光照消毒
D.熏蒸
E.焚烧
A.隔离里面及领部应避免污染
B.隔离衣被呕吐物污染应立即更换
C.脱下的隔离衣送去消毒时清洁面应向内
D.病区所用隔离衣,应每天更换一次
E.隔离衣要全部遮盖工作服,有破洞则不可使用
A.糖原氧化分解
B.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
C.酶的分解作用
D.新陈代谢障碍,组织氧化还原作用
A.20%乙醇
B.25%乙醇
C.30%乙醇
D.50%乙醇
E.95%乙醇
A.硫酸
B.石炭酸
C.磷化锌
D.氢氧化钠
E.来苏尔
A.预防脑压增高
B.防止脑充血
C.防止脑缺血
D.预防脑压减低
E.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A.入院手术转科时间
B.液体出入量
C.住院日数
D.血压
A.饭前30 mi
B.饭后30mi
C.饭前60 mi
D.饭后60mi
E.活动15 mi后
A.洪脉
B.交替脉
C.间歇脉
D.水冲脉
E.缓脉
A.车上垫木板
B.先做好骨折部位的固定
C.宜用四人搬运法
D.下坡时头在后
E.让家属推车,护士在旁密切观察
A.胸闷、气促、濒危感
B.头晕眼花、四肢麻木
C.皮疹、皮肤瘙痒
D.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A.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B.用接尿器接尿
C.视情留置导尿
D.控制患者饮水,减少尿量
E.臀部垫尿布
A.1:0.5~1
B.1:0.5~2
C.1:1.0~3
D.1:1.5~2
E.1:1.5~3
A.立即拔出胃管
B.嘱患者深呼吸
C.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D.稍停片刻再插
E.请患者坚持一下
A.小于2mm
B.2~3mm
C.3~4mm
D.4~5mm
E.大于5mm
A.800ml
B.1500ml
C.2500ml
D.2800ml
E.3500ml
A.4床,万某,上午10时转科
B.18床,张某,上午9时人院
C.21床,于某,上午8时手术
D.25床,龙某,下午行胸腔穿刺术
E.41床,李某,病情危重
A.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专门科学
B.研究医学的科学
C.综合性应用科学
D.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学
E.研究社会的科学
A.测量水温
B.热水灌入袋中1/2~1/3满
C.热水袋用布套套好后再用
D.拧紧塞子前排尽袋内空气
E.昏迷患者使用热水袋,水温宜70℃
A.供给热能
B.利尿脱水
C.供给电解质
D.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维持酸碱平衡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断给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断给氧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溶液
A.压力
B.压力源
C.压力反应
D.适应
E.特异反应
A.语无论次
B.语言增多
C.易激怒
D.感觉迟钝
E.朦胧状态
A.qod-小隔日1次
B.qd-每日1次
C.h-每晚1次
D.qid-每日4次
E.iw-每周2次
A.手持活塞抽吸药液
B.注射定位在髂嵴与尾骨联线的外1/3处
C.局部常规消毒,直径3cm以上
D.进针约为针梗长度的2/3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E.反射消失
A.检查筒内是否有氧气
B.测知筒内氧气压力
C.清洁气门,保护氧气表
D.估计筒内氧气流量
E.了解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A.减少静脉回流血量
B.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
C.减少术后出血
D.防止呕吐
A.定数量品种
B.定人保管
C.定时使用
D.定期消毒灭菌、检查维修
A.体温变化
B.脉搏强弱
C.呼吸节律
D.血压波动
E.瞳孔变化
A.破伤风抗霉素
B.链霉素
C.普鲁卡因
D.碘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E.20世纪
A.60次/分
B.65次/分
C.70次/分
D.80次/分
A.直接提供护理的角色
B.指导者的角色
C.管理者的角色
D.保护者的角色
A.西瓜霜
B.锡类散
C.冰硼散
D.金霉素软膏
E.液状石蜡
A.1
B.2
C.3
D.4
E.5
A.有利于脑血液循环
B.防止脑缺血
C.防止昏迷
D.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E.预防颅内压减低
A.病员侧卧,露出背部
B.按摩者站在病员一侧
C.从臀部上方开始沿脊柱向上按摩
D.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沿脊柱按摩至第一颈椎处
E.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
A.基本生理需要
B.心理需要
C.治疗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社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