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9 19:58:07
A.从门齿处放入
B.从尖齿处放入
C.从臼齿处放入
D.从双唇处放入
E.从上下腭处放入
A.32℃~34℃
B.36℃~38℃
C.40℃~43℃
D.45℃~47℃
E.47℃~50℃
A.生理盐水
B.1%~4%碳酸氢钠溶液
C.0.1%醋酸溶液
D.1%~3%过氧化氢溶液
E.朵贝尔溶液
A.0.5克
B.1.0克
C.1.5克
D.2.0克
E.2.5克
A.加重病人疼痛
B.引起局部出血
C.掩盖病人病情
D.造成面部烫伤
E.导致颅内感染
A.环境陌生
B.疾病威胁
C.不被重视
D.丧失自尊
E.缺少信息
A.危重患者应喂服
B.鼻饲患者停止给药
C.患者提出疑问须重新核对
D.暂不服药者取回药物并交班
E.给强心甙类药物前测患者脉搏
A.减慢滴速
B.抬高输液瓶
C.加压输液
D.调整肢体位置
E.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
A.检查前一日晚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午餐
B.检查前一日午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午餐
C.检查前一日晚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晚餐
D.检查前一日午餐及当日摄片显影良好后晚餐
E.检查前一日午餐及当日摄片后即食
A.语言
B.类语言
C.体态语
D.面部表情
E.触摸
A.产热多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D.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E.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A.防止食管黏膜受损
B.减轻病人痛苦
C.使喉部肌肉放松
D.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防止胃管盘曲在口中
A.40℃
B.50℃
C.60℃
D.70℃
E.80℃
A.戴手套前应检查手套的号码
B.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C.戴好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另一只手套翻折部分的内面
D.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腰部水平以上
E.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
A.严格无菌操作
B.病员取仰卧屈膝位
C.插管动作宜轻慢
D.导管插入尿道约4~6cm
E.导管误插入阴道,应立即拔出用原管重插
A.记录及时,准确
B.描写生动,形象
C.内容简明扼要
D.书写真实,完善
E.医学术语确切
A.颈动脉
B.颞动脉
C.肱动脉
D.桡动脉
A.乳酸
B.消毒灵
C.甲醛
D.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
A.基本生活需要
B.心理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社交的需要
A.人
B.健康
C.环境
D.疾病
E.护理
A.眉栏填写用铅笔
B.日间用红钢笔书写
C.夜间用蓝钢笔书写
D.护理记录单不入病案
E.总结24h出入液后记录于体温单上
A.2ml
B.4ml
C.6ml
D.8m1
E.10ml
A.煮沸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
C.光照消毒
D.熏蒸
E.焚烧
A.隔离里面及领部应避免污染
B.隔离衣被呕吐物污染应立即更换
C.脱下的隔离衣送去消毒时清洁面应向内
D.病区所用隔离衣,应每天更换一次
E.隔离衣要全部遮盖工作服,有破洞则不可使用
A.糖原氧化分解
B.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
C.酶的分解作用
D.新陈代谢障碍,组织氧化还原作用
A.20%乙醇
B.25%乙醇
C.30%乙醇
D.50%乙醇
E.95%乙醇
A.硫酸
B.石炭酸
C.磷化锌
D.氢氧化钠
E.来苏尔
A.预防脑压增高
B.防止脑充血
C.防止脑缺血
D.预防脑压减低
E.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A.入院手术转科时间
B.液体出入量
C.住院日数
D.血压
A.饭前30 mi
B.饭后30mi
C.饭前60 mi
D.饭后60mi
E.活动15 mi后
A.洪脉
B.交替脉
C.间歇脉
D.水冲脉
E.缓脉
A.车上垫木板
B.先做好骨折部位的固定
C.宜用四人搬运法
D.下坡时头在后
E.让家属推车,护士在旁密切观察
A.胸闷、气促、濒危感
B.头晕眼花、四肢麻木
C.皮疹、皮肤瘙痒
D.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A.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B.用接尿器接尿
C.视情留置导尿
D.控制患者饮水,减少尿量
E.臀部垫尿布
A.1:0.5~1
B.1:0.5~2
C.1:1.0~3
D.1:1.5~2
E.1:1.5~3
A.立即拔出胃管
B.嘱患者深呼吸
C.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D.稍停片刻再插
E.请患者坚持一下
A.小于2mm
B.2~3mm
C.3~4mm
D.4~5mm
E.大于5mm
A.800ml
B.1500ml
C.2500ml
D.2800ml
E.3500ml
A.4床,万某,上午10时转科
B.18床,张某,上午9时人院
C.21床,于某,上午8时手术
D.25床,龙某,下午行胸腔穿刺术
E.41床,李某,病情危重
A.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专门科学
B.研究医学的科学
C.综合性应用科学
D.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学
E.研究社会的科学
A.测量水温
B.热水灌入袋中1/2~1/3满
C.热水袋用布套套好后再用
D.拧紧塞子前排尽袋内空气
E.昏迷患者使用热水袋,水温宜70℃
A.供给热能
B.利尿脱水
C.供给电解质
D.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维持酸碱平衡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断给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断给氧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溶液
A.压力
B.压力源
C.压力反应
D.适应
E.特异反应
A.语无论次
B.语言增多
C.易激怒
D.感觉迟钝
E.朦胧状态
A.qod-小隔日1次
B.qd-每日1次
C.h-每晚1次
D.qid-每日4次
E.iw-每周2次
A.手持活塞抽吸药液
B.注射定位在髂嵴与尾骨联线的外1/3处
C.局部常规消毒,直径3cm以上
D.进针约为针梗长度的2/3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E.反射消失
A.检查筒内是否有氧气
B.测知筒内氧气压力
C.清洁气门,保护氧气表
D.估计筒内氧气流量
E.了解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A.减少静脉回流血量
B.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
C.减少术后出血
D.防止呕吐
A.定数量品种
B.定人保管
C.定时使用
D.定期消毒灭菌、检查维修
A.体温变化
B.脉搏强弱
C.呼吸节律
D.血压波动
E.瞳孔变化
A.破伤风抗霉素
B.链霉素
C.普鲁卡因
D.碘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E.20世纪
A.60次/分
B.65次/分
C.70次/分
D.80次/分
A.直接提供护理的角色
B.指导者的角色
C.管理者的角色
D.保护者的角色
A.西瓜霜
B.锡类散
C.冰硼散
D.金霉素软膏
E.液状石蜡
A.1
B.2
C.3
D.4
E.5
A.有利于脑血液循环
B.防止脑缺血
C.防止昏迷
D.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E.预防颅内压减低
A.病员侧卧,露出背部
B.按摩者站在病员一侧
C.从臀部上方开始沿脊柱向上按摩
D.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沿脊柱按摩至第一颈椎处
E.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
A.基本生理需要
B.心理需要
C.治疗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社交的需要
A.以1/4的脉率计算
B.测脉率后观察胸腹起伏次数
C.听呼吸音响计数
D.用手感觉呼吸气流通过计数
E.用少许棉花置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飘动次数计呼吸频率
A.两侧腭弓
B.扁桃体
C.悬雍垂
D.溃疡面
E.咽部
A.阿托品中毒
B.吗啡中毒
C.颅内压增高
D.沟回疝
E.硬脑膜下血肿
A.适应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B.多种压力源可导致一种压力反应
C.人们面临压力时,给人造成不利影响
D.适应是应对行为的最终目标
E.压力是身体对任何需要做出非特异性反应的一个过程
A.燃烧法
B.高压蒸气灭菌
C.煮沸法
D.日光照射
A.乳头、针栓
B.活塞、针梗
C.空筒、针尖
D.活塞轴、针梗
E.活塞柄、针栓
A.床及床旁桌用消毒液擦拭
B.立即铺暂空床
C.垫褥及棉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D.便盆浸泡于消毒液中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E.输入脱水剂,利尿消肿
A.7~10日
B.14~21日
C.25~30日
D.30~40日
E.50~60日
A.室温调节到21~24℃
B.置冰袋于足底
C.擦浴时禁擦前胸、腹部、后项
D.擦浴后半小时测体温
E.擦浴过程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A.中年以前女子略低于男子
B.高热环境中血压可以上升
C.傍晚高于清晨
D.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
E.运动后、激动血压可上升
A.碳酸氢钾
B.碳酸氢钠
C.碳酸钙
D.亚硝酸钠
E.乳酸钠
A.倒药液前将药液摇匀
B.药液不足lml,须用滴管吸取
C.倒药液时,右手持药瓶,标签向上
D.2种药液可同置一药杯内
E.油剂药液可先在杯中加少许冷开水
A.利用现有的支持力量
B.正确对待问题
C.求助于专业医护人员
D.正确对待情感
A.取用前首先检查溶液性状
B.手指可少量触及瓶盖内面
C.倒溶液时可将瓶口触及无菌容器,以防滴漏
D.将无菌敷料直接伸入瓶内蘸溶液
E.溶液未用完,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并签名
A.有必要的护理理论、人文科学知识
B.有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
C.有观察和分析能力
D.能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E.心理健康,情绪乐观,体格健壮,言行举止规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A.患者的疾病
B.患者的疾病病理过程
C.患者疾病潜在的病理过程
D.患者疾病的病理变化
E.患者疾病所作出的行为反应
A.每月一次
B.每日两次
C.每周一次
D.每周两次
A.立即通知医生
B.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C.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D.立即停药、平卧
E.给予保暖、吸氧
A.血管扩张,减轻炎性水肿
B.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
C.增强新陈代谢、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
D.促进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
A.病人取仰卧屈膝位
B.脱下近侧裤腿盖到对侧腿上
C.初次消毒外阴顺序由外向内自上而下
D.第二次消毒顺序由内向外自上而下
E.导尿管插入尿道4~6cm
A.取固体药用药匙
B.先配固体,再配水剂
C.药液不足1ml用滴管吸取
D.2种药液可同置-药杯内
E.油剂药液应倒入盛少量冷开水杯中
A.痔疮手术后
B.肛门部充血
C.外阴部炎症
D.肛门周围炎症
E.妊娠末期痔疮疼痛
A.休克患者
B.咯血患者
C.高热患者
D.腹痛患者
E.谵妄患者
A.然系统
B.人造系统
C.封闭系统
D.开放系统
E.整体系统
A.收缩压偏低
B.无影响
C.收缩压偏高
D.舒张压偏高
E.舒张压偏低
A.生活自理缺陷
B.皮肤完整性受损
C.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A.额静脉
B.颞浅静脉
C.头静脉
D.枕静脉
E.耳后静脉
A.生理盐水
B.复方硼酸溶液
C.1%~4%碳酸氢钠溶液
D.2%~3%硼酸溶液
E.0.1%醋酸溶液
A.皮肤呈紫色
B.皮下硬结
C.有大、小水疱
D.水疱表皮剥脱露出湿润的创面
E.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
A.身体周围放冰袋
B.调节室内温度低于18℃
C.头、颈、腋下及腹股沟处放冰袋
D.用32~34℃温水擦浴
E.四肢及头部冷敷
A.加重局部疼痛
B.加重局部功能障碍
C.掩盖病情
D.防止出血
E.防止颅内感染
A.调节流量开关
B.调节总开关
C.拔出鼻导管调节流量
D.关总开关,再调流量
E.分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调节流量后再接好
A.将床上脏的被单换为清洁被单
B.床头、床尾各铺一橡胶中单和中单
C.盖被三折于一侧床边,开口背门
D.枕头平放于床头,开口背门
E.椅子置于接受病人一侧的床尾
A.先脱右肢,先穿右肢
B.先脱左肢,先穿左肢
C.先脱右肢,先穿左肢
D.先脱左肢,先穿右肢
E.以上都不是
A.护患是合作伙伴
B.医护是合作伙伴
C.医患是合作伙伴
D.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
E.系统化地贯彻护理程序
A.使肺泡内压力增高
B.使肺泡内压力降低
C.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D.使肺胞内泡沫表面张力降低
E.使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升高
A.放在柜子里
B.专柜加锁专人保管
C.与普通药一起入置
D.存放在药房内,用时领取
E.放在治疗室醒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