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8 13:20:09
5平车运送注意事项:1动作轻稳,协调一致2观察病情3确保病人舒适、安全。4注意保暖5保证病人的持续性治疗不受影响,
1)挪动术 适用于病情许可、能适当配合动作的患者。
2)一人搬运术适用于小儿或体重较轻,不能自行移动的病人
3)二人搬运术适用于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而体重又较重者。
4)三人搬运术:适用于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而体重又较重者。
5) 四人搬运术: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患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护士甲站于床头 → 托住病人的头、颈、肩;护士乙站于床尾 → 托住病人的双腿;护士丙、丁分别站于病床及平车两侧 → 紧握中单四角 → 一人喊口令,四人同时抬起 → 轻移病人于平车中央
1排列住院病案,顺序为: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手术、分娩记录单等)、会诊记录、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病案、住院病案首页、住院证及门诊病案。
2出院病案:住院病案首页→住院证→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各种检验及检查报告→护理病案→医嘱单→体温单(病人办完出院手续后,病案交病案室保存)
六、卧位的性质:主动卧位 :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体位
被动卧位 :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1去枕仰卧位(1) 实用范围: 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方法: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2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约10°~20°,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通气,从而改善缺氧 症状。抬高下肢约20°~30°,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实施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范围。
4侧卧位: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及臀部肌内注射等。
2预防压疮。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防止压疮发生;同时便于擦洗和按摩受压部位,使病人舒适。
3对单侧肺部病变者,根据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5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
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缓解肠胀气所致腹痛
6半坐卧位: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可减少局部出血2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3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4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方法:1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与床呈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必要时,床尾置软枕,垫于足底 。2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软枕,垫在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床尾足底垫软枕。
7端坐位: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桌,桌上放一软枕,使病人背部也能向后依靠,膝下支架抬高15°~20°
8头低足高位
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脚用支托物垫高15~30cm
适用范围:1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2肺部分泌物的引流,使痰易咳出;3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4下肢骨折牵引时
9头高足低位
病人仰卧,床头脚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
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2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3颅脑手术后的病人
10膝胸卧位
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适用范围: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治疗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截石位适用范围: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2产妇分娩
七、1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1.病原体来源广泛,环境污染严重:2.易感人群增多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4.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5.消毒灭菌不严格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6.感染链的存在7.抗生素的广泛应用8.介入性诊疗手段增多9.医院布局不合理,隔离措施和隔离设施不健全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 管理制度 2. 监测制度3. 消毒质控标准
三)监督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
3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持物钳:1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及非无菌物品。
2.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无菌油纱布,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3.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浸泡溶液,以免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
无菌容器: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的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
无菌溶液:1.取用无菌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器械直接伸入瓶内蘸取,也不可将无菌敷料接触瓶口倒液。2.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3.打开的无菌溶液,如未污染可保存24h
无菌包:1.打开无菌包时,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操作时手臂勿跨越无菌区。
2无菌包过期、潮湿或包内物品被污染时,均须重新灭菌。包布有破损时不能使用。
3.打开过的无菌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24h。
无菌手套:1.戴手套时,避免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有菌物品。
2.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3.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4.戴手套后双手应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以内,避免污染。
5.脱手套时,应从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指和手套的边缘,以免损坏。
口罩:1.戴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接触口罩;口罩潮湿时,立即更换。
2口罩用后,立即取下,不可悬挂在胸前,取下时手不可接触污染面。
3纱布口罩使用4~8h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
洗手:1.洗手时身体勿靠近水池,以免隔离衣污染水池边缘或溅湿工作服。
2.流水冲洗时,腕部要低于肘部,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并避免水流入衣袖内。
3.肥皂液应每日更换,手刷及容器应每日消毒。
穿脱隔离衣:1.隔离衣长短要合适,须全部遮盖工作服;有破损时则不可使用。
2.隔离衣的衣领及内面为清洁面(如为反向隔离,则内面为污染面),穿脱时要避免污染。
3.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4.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
5.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内面污染,应立即更换。
4隔离是将传染病病人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对传染病病人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称为保护性隔离
5一般消毒隔离原则:1悬挂隔离标志,配备必要的消毒隔离设备及物品。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为病人做治疗和护理前,应备齐所需物品,尽量将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反复穿脱隔离衣。
4病室应每日进行消毒。
5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票证等须消毒后才能送出;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6向病人、陪伴者及探视者宣传、解释有关知识,使其遵守隔离要求和制度。 [卫生系统招聘]
7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6终末消毒处理:1.病人的终末处理:出院或转科的病人应洗澡、更换清洁衣裤,将个人用物消毒后一并带出。死亡的病人,应用消毒液擦拭尸体,并用无菌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并更换伤口敷料,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
2.病室的终末处理:将病室的门、窗封闭,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按规定用消毒液进行熏蒸消毒。用消毒液擦洗家具;被服类放入标明“隔离”字样的污物袋内,消毒后再行清洗;床垫、被芯和枕芯还可用日光曝晒处理。
7燃烧法 (1)适用范围: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需急用的某些金属和搪瓷类物品。③培养用的试管或烧瓶在开启和关闭瓶口时使用。
(2)方法: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可用焚烧法②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s。③搪瓷容器倒入少量95%以上的乙醇后轻轻转动,使乙醇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至熄灭。④培养用的试管或烧瓶,在开启或关闭塞子时,将管(瓶)口和塞子在火焰上来回旋转2~3次。
(3)注意事项:①操作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②在燃烧过程中不得添加乙醇③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
煮沸消毒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等的消毒
(2)方法:消毒前先将物品清洁,然后放入煮沸锅中,加水浸没物品,加热煮沸。
(3)注意事项:①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在冷水或温水时放入②橡胶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待水沸后放入③器械的轴节及容器的盖要打开,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④有空腔的物品要将腔内灌满水再放入⑤较小、较轻的物品用纱布包裹⑥刀、剪等锐器应用纱布包裹
高压蒸汽灭菌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敷料、手术器械(手术刀、剪除外)、搪瓷、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