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8年山西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三)
时间:2011-01-02 19:03: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依据评价目标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3、教育评价依据其评价主体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对 错
参考答案: N 答案解析: 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
4、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对 错
参考答案: N 答案解析: 亚里士多德首次论述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5、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问题。()
对 错
参考答案: N 答案解析: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6、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对 错
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答案解析:
1、图式
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订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
2、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答案解析:
3、注意
参考答案: 态度通常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系统、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倾向。 答案解析:
4、态度
参考答案: 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答案解析:
5、认知结构
简答题
(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答案解析:
1、什么是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1)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提高了效率。(2)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4)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地安排,特别是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实现教学的高速度。(5)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答案解析:
2、请列举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作答)(1)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2)情感陶冶法: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3)理想激励法: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从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4)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奖励、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答案解析:
3、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例如: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感觉对温度的适应。 答案解析:
4、举例说明“感觉适应”。
参考答案: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按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答案解析: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生物遗传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2)社会环境因素: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②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 答案解析:
6、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论述题
(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参考答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会了解。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2)面对现实。要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某些过激行为是正常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3)爱心感化。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方面,爱心比讲道理更为重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以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导的方向迈进。(4)平等对待。教师应热爱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端正与否而区别对待,而是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5)倾听。倾听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在倾诉后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理解,精神上就会得到支持和鼓励。(6)态度和蔼。教师的态度投射在学生心灵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善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答案解析:
1、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必须有意识地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论述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目的明确。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注意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把目的确定得切实可行、具体清楚,能够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能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第二,内容正确。一方面是指教师讲授的内容、呈现的材料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不能与科学结论或公理相悖;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讲授、概念的定义、原理的结论是准确、有条理和符合逻辑的。第三,方法恰当。课堂上使用的方法应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四,组织得好。整节课的进行基本符合课时计划的设计,各个部分进行得有条不紊,一环扣一环,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能够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第五,积极性高。教师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