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1-10-08 20:12:05
案例分析
一、结合案例分析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答:含义: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进行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正确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对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内心的精神世界的学生,要必须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因材施教。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进行德育有必要研究和弄清每一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
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案例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答: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是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