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0-12-18 15:35:44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实质教育论则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德育过程应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而不应完全依靠固定的程式。
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6、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赞可夫在其所著的《教学与发展》著作中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7、“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凯洛夫 B.加里宁 C.赞可夫 D.马卡连柯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以上课为主的原则。
8、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的原则。
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上课为主 D.以家庭教育为主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通过素质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
9、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强调学以致用。
10、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韩愈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校风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对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进行综合加工形成的。
11、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
A.校训 B.校规 C.办学思想 D.校风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指导意义。
13、(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由于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引起了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的发生。
14、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这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核心观点。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科学主义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结构主义课程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上。
16、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 )。
A.课外活动 B.公益活动 C.团队活动 D.教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效度是指有效程度,一个测验若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则有效,否则无效。
1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德育过程中既要给学生讲清道理,又要有纪律约束,二者相辅相成才可得到好的效果。
18、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