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0-09-11 09:34:11
(每小题6分,共30分)
参考答案: 为了防止遗忘,在知识的保持上要讲究记忆的策略。(1)复习。复习就是对所学习的材料不断地进行复述,反复学习,通过复习达到知识保持的目的。(2)积极的遗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习的知识,发挥积极遗忘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3)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4)精细加工。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把它们重新编码,分类组织,纳入过去的知识结构之中,建立多样联系,形成新的信息网络。此外,教师在帮助学生保持知识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答案解析:
1、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参考答案: 新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2)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问题与情境、活动与探究、整理与反思。新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4)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答案解析:
2、简述新理念教育下新的教师观与新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当代学制发展的趋势:(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国家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小学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教育的变化有:学制延长、把初中阶段看作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将初中和小学连接起来;高中本身就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教育有两个特征: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类型和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变化:多层次和多类型。 答案解析:
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参考答案: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创新成为教育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理论有助于教育改革工作者获得大量教育理论知识,领悟教育真谛;教育理论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解析:
4、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表象和语言;(2)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答案解析:
5、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
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参考答案: (1)“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越来越成熟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有一定的专业道德、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3)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己以下几方面的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即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文化素养,即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答案解析:
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2)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中的课文《称赞》、《从现在开始》等课文都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主人公身上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4)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5)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 答案解析: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