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48:02
1、单选题 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台湾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小题2】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
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所示台湾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多处于山地、丘陵地区,海拔高。多形成峡谷。
【小题2】沿海地区和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居住,有利于形成聚落。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地貌和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中图甲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乙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a和b
B.b和c
C.c和d
D.b和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甲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如图乙所示)。(12分)
(1)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8分)
(2)如果在图甲的A.B两处进行码头选址,只从自然条件考虑应选择在哪处相对合理,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桥梁修建在河流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流的冲蚀剧烈;(4分)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4分)(共8分)
(2)A,处于凹岸泥沙不易沉积。(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题目叙述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据图分析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河流右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流较深,流速较快;而河流左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能保存至今。
(2)凹岸一般情况下河流水深,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凹岸由于受河流冲刷作用更强,河水流速更快,泥沙不容易淤积,不会堵塞河道。
考点:地转偏向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