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48:02
1、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 , 新的在 ,呈层叠状态。
(2)、 沉积岩的形成属于 (内力、外力)作用,其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 。
(3) 、该图反映了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每空1.5分,共3分)
①
②
(4)、地点③出现缺失B地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每空1.5分,3分)
;或
参考答案:(1)下、上
(2)外力、太阳能
(3)(每空1.5分,共3分)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4)(每空1.5分,共3分)没有沉积;或沉积后又被侵蚀了
本题解析:(1)根据沉积岩层的形成,越往下越早生成,故判断老的岩层分布于下面,新的岩层分布于上面。(2)沉积岩是由于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结果。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为太阳能。(3)图示反映了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4)结合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可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分布特征,并结合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外力作用对岩层的破坏等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造成图中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岩石裸露在地表,由于每天日晒,岩石内部和外部受热不均,最终破碎,属于风化作用的结果,A对。侵蚀是流水、风等外力作用,不是层层剥离破碎,B错。搬运是位置移动,是风、流水等外力作用结果,C错。沉积也是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不是岩石破碎,D错。
考点:地质作用类型,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科罗拉多某气象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大峡谷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
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外力沉积—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D.外力沉积—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2、关于大峡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海拔高,夏季凉爽
B.冬季较为温和是因为纬度较低
C.受两侧的地形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
D.受西侧的地形抬升,降水多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 (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流水侵蚀
小题2:该岩石属于?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a和c分别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b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面几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钦、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2:下图为“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3: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1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在古代是指________,在现代是指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喀什所处的地貌属于__________,它是地球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4分)
(2)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
(3)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喀什城市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试分析城市化加速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l)丝绸之路 陇海—兰新铁路或亚欧大陆桥 低地或谷地 内力(地壳运动或升降运动)
(2)历史悠久的古城;矿产资源丰富;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特区政策优势。
(3)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三废”污染;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本题解析:
(l)古代的丝绸之路与今天的陇海-兰新线一致。乙地的地貌为谷地,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3)主要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产生影响,还可能带来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