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9-07-03 05:48: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6分)
(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8分)
(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6分)冲积扇(洪积扇)(2分)在甲河段,地势陡峭,流速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2分);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2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冲(洪)积扇(2分)。
(2)(8分)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2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2分);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2分),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2分),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8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每点3分,任答四点)


本题解析:
(1)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由甲流向乙。在甲河段,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陡峭,流速快,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先堆积。颗粒较小的沙土物质被携带到下游,形成了图示的鹅卵石堆积地貌。
(2)该地位于我国,有时令河,结合海拔高度分析,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根据材料三,收割时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覆盖减少了蒸发,可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小麦生长。
考点:山麓冲积扇的构造特征及形成原因,时令河的成因,免耕直播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A地气候特征是:(   )
A.最冷月均温小于0℃
B.终年炎热干燥
C.具有干湿二季
D.终年高温多雨
【小题2】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国地处亚欧板块
B.A国和C国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C.布拉马普特拉河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A国人海
D.B国是亚洲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C线地跨三个国家,依据其纬度和经度数值可以确定图中经度为东经,三个国家分别为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小题2】B国为印度,其地形由北向南依次为喜马拉雅山地、恒河-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小题3】C国为孟加拉国,属印度洋板块,A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B对;布拉马普特拉和源于我国(雅鲁藏布江),流经印度,在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C错;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是我国,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成因看,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层所形成的,生成的位置位于图中的①处。答案选A。
【小题2】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首先要有岩浆的侵入作用,形成花岗岩,随着地壳的抬升,表层岩层受到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花岗岩出露地表。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两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问题。

【小题1】对abcd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西安市,位于秦岭南侧
B.b处属于背斜构造
C.c城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
D.d湖水与长江水不能互补
【小题2】两图中河流的共同点是(   )
A.都有冰期
B.都有春汛和夏汛
C.都发源于“三江源”地区
D.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西安位于秦岭的北侧,b处属于断层构造,d为鄱阳湖,它与长江有互补关系,c是九江市,它位于京九与长江的交汇处,故选C.
【小题2】图中河流均位于东部季风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地质构造与区域定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厄瓜多尔某山顶湖泊的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图中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褶皱隆起
C.岩浆喷发
D.断裂下陷
【小题2】该地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仔细理解题干含义“山顶”湖泊的景观图片;由于该湖泊位于山顶部位,冰川侵蚀一般发生于山地雪线以下,故排除选项A;该景观图片是湖泊,不可能是褶皱隆起,故排除选项B;断裂下陷会造成湖泊水沿断裂线下渗流失,不会积水成湖,故排除选项D;在岩浆喷发的火山口部位,往往积水成湖,故选项C正确。
【小题2】认真审题,注意关键词“在地球表层”、“ 可转化为”;由于该湖泊位于岩浆喷发的火山口部位,所以该地岩石应当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不能够在地球表层转化;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在地球表层可转化沉积岩;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