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3:38: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挪威、瑞典的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排入湖泊鱼类中毒死亡
B.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湖泊,使藻类过度生长,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类死亡
C.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温室效应,鱼类因不适应其增温环境而死亡
D.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导致鱼类死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挪威、瑞典的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分析。挪威、瑞典属于发达国家,地处北欧,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所以导致雨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下面是欧洲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说出甲所在半岛西岸分布的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成因。(2分)
(2)乙地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区域,试分析其成因。(8分)
(3)丙运河是仅次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三繁忙的运河,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峡湾海岸(1分)冰川侵蚀(1分)
(2)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400-600N之间的北温带;常年受来自大西洋温暖湿润的西风带控制;平原地形为主利于西风气流渗入;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因此该地温带海洋气候典型(8分)
(3)丙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能源;波罗的海沿岸多发达国家,货运量大;德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运作效率高。(4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所在半岛纬度高,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西岸海岸曲折幽深。受第四纪冰川侵蚀影响,形成U形谷,冰川消融后,海水侵入形成峡湾。
(2)乙地区之所以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区域,说明受海洋影响大。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方面来分析。从纬度位置看,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400-600N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就决定了该地区深受来自大西洋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平原地形为主利于西风气流渗入。
(3)丙运河繁忙,也就是说过往船舶多,交通运输发达。运河一般具有缩短航程沟通水域方便运输的作用。从该运河所处的区位来分析:该区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货运量大;丙运河位于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极大地缩短了航程,节省时间和能源;丙运河属于德国的基尔运河,德国技术发达,管理科学,运作效率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岛屿的名称是
A.海南岛
B.台湾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夏威夷岛
小题2: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 洪涝
B.地震 干旱
C.洪涝 地震
D.干旱 台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自然环境的综合分析。
小题1:结合该岛屿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判断为台湾岛。
小题2: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旱涝灾害多发,且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部分地区图

(1)图中平原中北部和南部地表形态差异大,根据外力作用分析成因。(4分)
(2)有人建议将图中A城的冶金工业迁往B城,你认为是否合理,请阐述理由。(6分)
材料二? R河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气温(℃)
-13
-11
-4.5
6.4
14.9
18.5
20.6
18.6
12.8
4.4
-2.5
-8.7
3.2
降水(mm)
46.6
39.0
34.9
38.7
32.9
56.0
58.1
52.1
45.0
52.5
54.2
53.0
563
(3)据材料二分析图中R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8分)

(4)大约以55°N为界,东欧平原南、北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试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
(1)冰川沉积导致平原中北部地表波状起伏,流水沉积导致平原南部地形平坦开阔(4分)
(2)(回答下列任何一种观点,必须观点和理由一致才能给分)(6分)
不合理——远离资源、能源产地;污染环境;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生产成本高。
合理——水陆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技术力量较强。(6分)
(3)受湿润西风的影响,降水量多,河流水量丰富;(2分)冬季气温低,降水量多,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4分)冬季低温时间长,结冰期长。(2分)
(4)北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但热量少,植被类型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4分)
南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较干旱,但热量较好,植被类型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平原中北部地形平坦开阔,起伏小,南部多丘陵,地表波状起伏,其外力作用成因是平原中北部受冰川沉积作用,平原南部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时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A城位于内陆,附近资源丰富,B城位于沿海,因此,选择合理的理由主要是水陆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和技术力量较强等;选择不合理的理由主要是B城远离资源、能源产地,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高等。
(3)水文特征一般从水位、水量、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分析。从表中降水因素看,R河降水量多,河流水量丰富,其原因是地处西风带,受湿润西风的影响;从表中气温因素看,冬季气温低,平均气温小于0°C,且时间长,河流有结冰期和春汛,主要是因为该地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
(4)从图中可以看出,55°N以南积温较高,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说明该地区热量条件较好,气候较干旱,植被类型应该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55°N以北积温较低,年蒸发量小于年降水量,说明该地区热量少,气候较湿润,植被类型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日),回答题。

小题1:导致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差异
B.纬度不同
C.土壤成分
D.降水多少
小题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太平洋板块之上,地壳极不稳定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
C.日本群岛属于火山岛,火山频繁爆发,诱发频繁地震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小题3: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B.主要工业区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C.近年来日本将一些工业,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等值线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反映了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主要是受纬度高低的影响。
小题2: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结合其板块位置、地壳运动分析。但注意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小题3: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B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能抓住图示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日本的板块位置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还可结合洋流、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