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时间:2019-06-28 13:29: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该表内容为某年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4-5题。

?
人均能源消费(世界平均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美国
478
20
日本
241
11.6
英国
237
9.2
中国
53.6
2.8
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气温增高
B.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是惟一原因
C.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首要任务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
D.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小题2: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印刷厂 
B.水电站
C.火力发电厂  
D.服装厂



2、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其中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材料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1)材料一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填写字母)基地,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
原因是?;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至少答出两点)(5分)
(2)材料一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填写字母),由该基
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
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至少答两
点)。(5分)
(3)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2分)
(4)材料二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答三点即可)(7分)



3、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区,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后称“长江”。金沙江约占长江干流全长和总落差的55%和95%,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水电基地。
材料二?松茸是世界上珍惜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是亚洲地区的特有物种。松茸常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海拔1600~2300米的山坡上,与松、栎属的树木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根。松茸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松茸在出土前,必须得到充足的雨水,出土后必须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可以说每一支松茸的诞生都是造物主的奇迹。在全球松茸产区中,我国香格里拉产区是松茸产量最高的地区,年产量约占中国松茸总产量的70%,以及全球总产量的33%。
材料三?金沙江下游河段梯级水电站规划及香格里拉松茸产区示意图

(1)分析金沙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10分)
(2)分析该地适宜松茸生长的独特条件。(8分)
(3)说明松茸产业对香格里拉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4、单选题  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5%。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将淀粉质生物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过程遵循了(?)
A.地质循环规律
B.大气循环规律
C.水循环规律
D.生物循环规律
小题2: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选择这种类型的土地发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
A.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B.提高难以利用土地的质量
C.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收入
D.缓解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矛盾



5、单选题  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煤就是我国最优质的煤炭
B.煤层气是天然气的一种
C.大同煤矿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优质主焦煤产地
D.山西煤矿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