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09 15:38: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赞颂的人物可能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老子



2、判断题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 ]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3、选择题  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4、选择题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根本上被动摇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5、判断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讲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是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材料二?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角度看,西周、秦朝的政权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体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古代到近代,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怎样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