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6:03:40
1、选择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 ②私学的兴盛 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③项颠倒了因果顺序不符合题意,①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②④两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排除③,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诸子百家中,崇尚自然,主张追求精神自由的是:
A.庄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思想意识上,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因此选A。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注意主干知识即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
①“君权神授” ②“大一统” ③“民贵君轻” ④“讲信修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儒学称为统治者的哲学,是因为它能够为统治者的封建政权服务,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所以①赋予皇权的地位②国家的统一④诚信和睦有益于社会的稳定,③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共17分)阅读下列材料:
参考答案:(17分)(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刑杀。(2分)
(2)反传统反教条(或反对封建伦理纲常)。资本主义萌芽。(3分)
(3)认识和对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4分)
(4)17~18世纪,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政治权利,实行民主政治。儒家学说主张“仁”、“礼”,力主“中庸”之道,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儒家学说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对西方启蒙思想家来说具有借鉴作用。程朱理学强调人性尊严,注重气节和品德,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6分)
(5)古今中外对儒家思想态度不一,是由其时代性与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剔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形者,有生之本”等,可知,材料中王安石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与之对立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分析选项,可知,A“心外无物”扩大人的主观感受,即是唯心主义,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属于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心外无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