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3:28:47
1、选择题 清朝初年曾命令“不许片板入海”;乾隆时“富商臣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基础知识。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地丁银”制度,是指清朝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康熙时,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叫“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束缚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华文明一直是独立地发展的,并且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西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这一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
A.客观地反映了清王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彻底抛弃?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魏晋隋唐时期曾经实行“均田制”,但是到了唐朝后期,政府已无田可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
B.土地大量抛荒
C.土地兼并严重
D.政府软弱无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C.“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其也。)
D.“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