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21:19:48
1、判断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词是 “数千载发展在宋元到达一个新高度”。在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活字印刷术在宋代由毕昇发明,宋明理学在宋代产生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世俗文学是指从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点评:宋代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经济发展上,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原来坊市界限分明,在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思想上,宋明理学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更加注重人的内心的修养;在科技上,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明朝晚期,上海棉布贸易十分兴盛,富商巨贾云集上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外交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回答22~24題。
小题1:自8世纪中叶起,中国瓷器经南海至西亚、非洲的海路大量外销,中国以“瓷国”享誉世界,这种外销一直持续到淸代末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制瓷工艺的持续发展
B.海外市场的需求较大
C.历代政府的政策引导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小题2:淸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淸政府
①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②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问题
③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④具有浓厚的“华夷”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_
小题3:下列图一是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0周年纪念邮票,图二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时发的纪念邮票(局部)。从这两个条约名称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中俄(苏)双方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由军事合作扩展到经济合作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读图《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不能得出的结论
A.农业税相对稳定
B.新经济因素的出现
C.工商杂税超过农业税
D.商品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
B.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C.加强对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管辖
D.向西欧国家传授制瓷工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疆、中亚、西亚一线是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沿线,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交通路线。这些地区特别是我国新疆地区的丝织品中出现中亚、西亚流行图案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能够考虑国际社会需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