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商业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8-07 21:19: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3、判断题  对外交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回答22~24題。
小题1:自8世纪中叶起,中国瓷器经南海至西亚、非洲的海路大量外销,中国以“瓷国”享誉世界,这种外销一直持续到淸代末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制瓷工艺的持续发展
B.海外市场的需求较大
C.历代政府的政策引导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小题2:淸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淸政府
①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②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问题
③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④具有浓厚的“华夷”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_
小题3:下列图一是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0周年纪念邮票,图二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时发的纪念邮票(局部)。从这两个条约名称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中俄(苏)双方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由军事合作扩展到经济合作



4、判断题  读图《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不能得出的结论

A.农业税相对稳定
B.新经济因素的出现
C.工商杂税超过农业税
D.商品经济发展



5、判断题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
B.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C.加强对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管辖
D.向西欧国家传授制瓷工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