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21:19:48
1、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5分)
2、判断题 2013年7月6日中国经济网:“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该信息表明?
①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②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③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④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判断题 对隋运河的开凿,评论不一,下面是四位古代诗人对隋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胡曾曰:“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曰:“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之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长安,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运河是
[? ]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
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广通渠
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广通渠
D.邗沟——通济渠——广通渠——江南河
(2)胡曾与宗元鼎对于隋亡与运河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敬之与胡曾、宗元鼎在开凿运河的评价上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他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日休如何评价开凿运河这件事?他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者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12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5分)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3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分)
5、判断题 下列诗句,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商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