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政策》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05 23:00: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2分)其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2分)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2分);内容:重视农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打击工商业;(2分);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分)。
(2)闭关锁国政策(2分)、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任意回答上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②都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③都加强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④都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历史史实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一条鞭法是将田赋等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到田亩上,摊丁人亩就是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地丁银。所以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同时按土地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用银两收税,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此题也可用排除法,③不符合史实,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都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包涵③错误,正确的答案也只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地丁银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点是“唐初”及材料内容(租、调),A、B是土地制度,D是明清时期的。可知应为租庸调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从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导致“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遇和条件。
(2)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国情;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 ?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 ?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赫赤宗周,褒姒灭之” ?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