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23:00:30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2分)其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2分)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2分);内容:重视农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打击工商业;(2分);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分)。
(2)闭关锁国政策(2分)、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任意回答上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②都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③都加强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④都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历史史实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一条鞭法是将田赋等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到田亩上,摊丁人亩就是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地丁银。所以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同时按土地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用银两收税,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此题也可用排除法,③不符合史实,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都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包涵③错误,正确的答案也只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地丁银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点是“唐初”及材料内容(租、调),A、B是土地制度,D是明清时期的。可知应为租庸调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参考答案:(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导致“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遇和条件。
(2)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国情;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 ?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 ?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赫赤宗周,褒姒灭之” ?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