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23:00:30
1、判断题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阶级矛盾
B.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C.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重农政策影响:
(1)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
(2)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中国的GDP在晚清时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著名历史学家黄宗智却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减少,没有发展
B.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但仍以传统经济为主
C.中国经济总量将要被英国超过
D.“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增长,但总量在下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GDP在晚清时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著名历史学家黄宗智却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结合当时的世界潮流,工商业发展是大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泰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泰国对明朝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A.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没有真正实施
B.明朝外交政策具有区别对待的特点
C.当时泰国是明朝统治下的省级行政区
D.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海禁政策在明朝得到贯彻执行,与泰国的关系不在海禁政策之中;B项正确,与东方的东瀛实行的是海禁政策,但是对泰国关系发展的较好;C项错误,泰国是独立的国家,并非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单位;D项错误,因为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总体受到很大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 材料二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为1.6亿多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的 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309个。
? 材料三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对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和“末”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思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材料三、四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农业 ;末:商业 。说明重农抑商。
(2)现象:日本和美国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质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掠夺。
(3)基本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分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观点:一致。理由:邓小平言论的核心思想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两汉丝绸之路图
图2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3 郑和下西洋路线
材料二: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使记录。当时的外交,有所谓“万国朝未央(宫)”“万国拜含元(殿)”的形势。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布国威于四方”。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的发展演变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与西方有何不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4分)
参考答案:(1)陆上:汉朝时开通丝绸之路,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宋、元、明、清时衰落。(2分)海上:汉朝时开辟,唐朝时进一步发展,明中后期衰落,其范围逐步向西扩展。?(2分)
(2)不同:中国古代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受政治目的的驱动。(1分)西方是为了海外贸易,开拓市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1分)
原因: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或封建王朝的长期统治);经济上,以农立国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为图片型和文字史料型相结合的分析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属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