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徽·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它杂质,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倡学习西方科技
B.“中体西用”
C.不变革封建制度
D.君主立宪
4、判断题 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的是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知识
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④直接导致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