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新思想的萌发》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7-31 14:39: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徽·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它杂质,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倡学习西方科技
B.“中体西用”
C.不变革封建制度
D.君主立宪



4、判断题  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的是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知识
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④直接导致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