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新思想的萌发》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31 14:39: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尚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②以振兴工商业,实现君主立宪为目标
③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推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由此可得①不符合史实,可排除A。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洋务运动中觉察到如果仅向西方学习“器物层次”是不够的,必须涉及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等领域。从而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③符合题意,可排除C。但是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不可能为戊戌变法做好理论准备。④不符合题意。故只有B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进步主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之处在哪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的认识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
(2)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直接答成“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可)
(3)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4)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自强派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向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答案选B,A是洋务派的主张, C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 D是维新变法以来思想启蒙的重要体现。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廷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冯桂芳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把中国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作为治国之本,同时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也就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故选B。
点评:关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还可以考查其作用和局限:洋务派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创办近代企业,发展新式教育,建立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洋务派仅靠引进先进科技而不变更封建制度,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闻,知彼虚实,然后徐图制夷。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体现这种意图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D.《敬告青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