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4:07:07
1、选择题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和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都包含有浓厚宋明理学思想的忠孝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武帝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删除出去
D.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
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他主张礼与法,二者可以相互为用,只是法的特点表现为通过赏罚来维护等级秩序。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荀子思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要有更多的知识量,才能更好的理解荀子的主要思想,因此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把握是历史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求授课教师应扩大学生学习的视角。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