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5:07:39
1、选择题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
A.以礼入法,礼刑结合
B.西学东渐,中西结合
C.注重伦理,三教合一
D.尚法自然,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所以中华法律体系中必然有儒学的成分。因此选择A。C与理学的形成有关,D是道家的思想,排除CD。受西方侵略和西学传入的影响,传统中华法律体系到近代逐渐解体,B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法系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或被默认的是
A.争功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法家思想最为上层统治者所看中,因为其主张迎合了统治者发动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争功逐利也成为士大夫效仿的目标,答案选A,B C两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D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
点评: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初无为而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对时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言论摘录:
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故我之而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
材料二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三 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等之主义,……同是革命,何以俄国能成功,而中国不能成功?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于党员之奋斗。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
——孙中山《国民党过去之失败与今后之成功》(192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黄宗羲言论的核心并指出其时代价值。(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表现及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建立在上述认识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8分)
(3)据材料三,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的重大发展?其认识的变化又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核心:抨击(或反对)君主专制。(2分)
时代价值: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表现:列强不断扩大侵华,外来危机不断加深。(2分)
成因:中国技术落后(或工业化使西方国家实力强大,中国落后)。(2分)
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发展:认识到改组国民党和拥有革命军队的重要性。(2分)
影响: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分)
本题解析:(1)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体现了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时代价值可从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归纳,包括政治、经济时代背景,以及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回答。
(2)材料二出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反映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指的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列强不断扩大侵华,成因主要从中国落后方面归纳,社会实践指的是洋务运动,重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3)“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孙中山认识到加强国民党凝聚力和拥有军队的重要性,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发展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从此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民主共和思想·李鸿章、孙中山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从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创造出新儒学体系,到北宋完成“三教(儒佛道)合一”,形成理学,说明了儒家思想 ( )
①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堆砌
②与时俱进,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不断理论化和思辨化
④永远不会落后历史发展的主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董仲舒的汉儒,是适应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创造出新儒学体系,是理论的创新,而不是诸子百家思想的堆砌。排除①。北宋儒学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用义、理阐释儒家经典,形成理学,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近代以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落后时代的潮流。排除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董仲舒·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批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