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2-10 17:52: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13年10月13日,“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  )
A.“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
B.“万物皆生于两”的哲学思想
C.“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
D.“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荀子思想现代价值”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回忆、再现荀子相关思想主张,可知,荀子主张提出的隆礼重法、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A表述正确;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学不可以已”,D表述正确;同时荀子还提出了“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C项表述正确。而“万物皆生于两” 是李贽的哲学思想,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选项内容和汉朝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直接关系的是

A.“举贤良对策”
B.“君权神授”
C.“性善论”
D.“克己复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B项符合题意;A是汉武帝选拔人才的方式;C是孟子的思想;D是孔子的主张。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且此时的儒家思想已是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体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有利于激发正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才动摇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故A项排除;C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材料一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4分)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8分)


参考答案:(1)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材料一指出,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经济上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第二小问概括明清批判思潮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2)问,启用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旧制度,而且还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回答: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立)。
第(3)问,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论点“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题干已经给出,要求考生从材料二中找到论据,对比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条理清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