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八)

时间:2017-02-07 22:09: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符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是①③④三项,①表达了不能用严刑酷法镇压民众;③是孟子的民本思想;④是荀子的民本思想;而②则是道教主张的愚民思想,故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点评: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容丰富,多反映在儒家学说中,先秦时期的孔,孟,荀三位思想均有所论述但又各不相同。以后儒家弟子即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完整,即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出现达到顶峰。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的民本思想却有本质的不同,希望仔细理解体会。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A.孟子,名轲,邹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民贵君轻
D.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分析鉴别史料的能力。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据此可以判断出他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当时自己提出的,所以本题选B,A、C、D都是二手史料。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的鉴别·原始史料。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都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但是对于得到“理”的途径是有分歧的,是有矛盾的,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才能得到“理”,而陆王心学却认为“发明人之本心”即可以得到“理”,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④庄子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6分)
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6分)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8分)


参考答案: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其时代背景是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结合所需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前者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两个角度作答;后者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从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甚至强化)、经济(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和思想(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的大环境来组织作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但是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人文主义的发展,对未来政治体制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分析。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朝的儒学·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即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