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1-06-24 06:39: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早期统治者对汉民实行(?)
A.文化灭绝
B.暴虐统治和残酷掠夺
C.军事镇压
D.严刑酷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通过 “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征调赋敛”可判断,材料突出反映了北魏早期统治者对汉民实行残暴统治和掠夺。故选B。
点评: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就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故选A。B项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C项考查史实与材料无关;D项说的是历史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
考点:史学研究:史观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观的问题。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
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
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即可排除 A、B两项,而D项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君书·十九》载秦军作战:“五人为伍,一人逃而斩其四人;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皆赐爵一级”,请问对此条法令解读最好的是
A.严明赏罚,令秦军勇往直前
B.滥施刑杀,不利于稳定军心
C.军功授爵,打破公室贵族权力垄断
D.行伍连坐,有利于军士相互监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吴起变法(前386年一前381年)
商鞅变法
关系
蔡泽曰:“吴起为楚悼主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B
C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材料二?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8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B: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两次改革一脉相承)(2分)
(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4分)
看法:(4分。本小问采用分层次评分;答案符合题意皆可得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
答案示例:
层次一(3分):
同意。(1分)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2分)
不同意。(1分)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2分)
层次二(4分):不完全同意。(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吴起变法的内容为罢无能,奖励军功,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重农抑商等,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即可作答,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内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得出蔡泽首先肯了两人的功绩,但同时也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分析评价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是结合史实及材料内容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