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6:27:12
1、选择题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国家统一的主要前提条件是经济联系和民族融合的加强,故A项错误,而专制权力和专制制度产生是适应封建经济的要求而产生的,故B、D两项错误。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读下图。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说法, 正确的有( )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诸侯在本国内是小宗
④形成“天子—诸侯—大夫—士”等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③诸侯在本国内是小宗,表述错误,诸侯针对周天子来说,才是小宗,而在诸侯国本国则为大宗,排除含③的选项。而①②④三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 )
A.陕西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元朝时,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ABD三地设行中书省。故选C。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中央集权。一方面为了确保在广大疆域法德国土里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另一个方面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行地方政体制演变的内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这些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关于经济的立法。如《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①秦朝法律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 ②秦朝时已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③秦朝法律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 ④秦朝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说明 ①正确,故排除C、D两项;秦朝之所以对耕牛进行评比及处罚过度使用耕牛,其目的是合理使用耕牛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不是有意识的保护动物,故②错误,排除A;所以应选B。材料中看不出百姓对秦朝法律的广泛认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法律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