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30 06:38: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曾国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0分)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三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11年11月21日,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1912年1月11日,《民国报》再次发表《北美合众国宣告独立檄文》。      
——摘自《北方论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并联系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材料三种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政治上的不成熟;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没有用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根深蒂固。(4分)
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创造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客观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4分)
(2)变化: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1836年开始宪章运动广大人民获得普选权(4分)
影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资本主义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4分)
(3)原因:①国情相似:曾受到西方列强殖民压迫;②任务相似:面临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任务。(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的意思的学习外国的制度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因此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来分析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具体国情不相符合的表现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起到的积极作用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抓住提干时间光荣革命到19世纪中期,结合这一时期如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改革、宪章运动等史实来分析议会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影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可归纳出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资本主义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
(3)原因可以结合美国独立的背景与20世纪早期的中国面临的形式从共性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国情相似和任务相似,即都曾受到西方列强殖民压迫,都面临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任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宣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地方官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九品中正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科举制与其它制度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察举、荐举、门族第望为标准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步,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科举制的以文取士并不是重视科技素养,所以此题选择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政府是最早采用官僚体制的政府,其理由乃是官僚体制必须依赖任人唯贤的理想和制度。下列古代思想或制度设计中,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儒学积极入世思想
B.对知识分子的培养
C.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D.考试的观念与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官僚体制必须依赖任人唯贤的理想和制度”,即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 )
①太尉      ②尚书台        ③御史大夫      ④刺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朝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同时负责监察百官。②尚书台是东汉中央政务的中枢机关,负责起草发布皇帝诏令;④刺史是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故掌握监察职能的是D。
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历史起源很早,自先秦时代已逐步建立起行政监察制度。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自秦汉时期开始,为发展阶段,三国魏晋南北朝,为完善强化阶段,隋唐至明清为行政监察制度最严密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