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30 06:38: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孔庙亲书“万世师表”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
D.乾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②从重农抑商到“海禁”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首先要理解清楚“社会流动”这个独特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显然,本题中只有“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以及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都有利于社会流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以下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他也被称为“医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项错误。B项正确,分封制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指出该制度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认识,(2分)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1)皇权至上,中央集权。(4分)。
(2)三省六部制。(2分)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4分)作用: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提高办事效能;分工明确,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3)丞相专权威胁皇权。(2分)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2分)
(4)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被废;君主专制加强。(2分)


本题解析:(1)材料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蕴含着解题的信息点。一般的来说,要抓住关键字无非就是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要明白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本题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权至上的特点;由材料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法令出一”等不难得到,秦朝政治制度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
(2)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核心,难点是由材料判断三省六部制。由于有了“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这种认识,所以唐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属于课本内容,在回答三省六部制特点时着重强调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以及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在回答作用时主要从积极方面考虑。
(3)本题解题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材料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结合材料出处“《南雍志》引明太祖语“不难判断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4)从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到隋唐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不难概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被废,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