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38:33
1、选择题 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积极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秦朝政府当时采取的这些措施,适应了国家政权的功能,它体现在
A.保障辖下人民安全
B.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C.实行严格阶级统治
D.提高对环境的监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013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新财年的政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暂时关门。其实政府预算是“躺枪”,国会两党的分歧并不在政府预算案上,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坚决反对医改的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而民主党则坚决反对这种捆绑做法,要求一码归一码,预算是预算,医改是医改。所以,美国政府部门临时关门其实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按照美国1921预算与会计法案及1974年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等的要求,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岁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自美国国会预算程序于1976年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一共停摆过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克林顿执政时期)。
——凤凰网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架构。有人认为图示一和二的架构具有民主的色彩,请说明之,概括其实质。(10分)
(2)美国的制宪者们所设计的政治制度中“有衡”是如何体现的?简评现今美国政府屡次关门事件。(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催生”共和体制的努力。(8分)
参考答案:
(1)架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一省两院制(设中书省)(3分)
民主:秦朝时,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2分)
唐朝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可以集思广益;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为这一制度增添了“民主色彩”(4分,任答两点即可)
实质: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1分)
(2)有衡:①立法权:国会分成参众两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法律。(2分,任答两点即可)②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2分,任答两点即可)③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分)
关门:①“资本支配政治”②两党相争只顾党派利益而不顾美国人民利益。(4分,或言之成理亦可)
(3)努力: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兴中会、同盟会);提出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反清起义(广州起义等);建立民主政权(中华民国);注重制度建设(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8分,任答四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片可知秦朝、唐朝、元朝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架构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一省两院制。秦朝时,军政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封建君主专制。
(2)第一小问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该问考查孙中山为争取民主共和的革命活动:政治上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中华民国;思想上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发动武装起义;制度上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书?百官公卿传》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三个标准,只有“太尉”这个官职适合这三个标准。“太尉”即是秦官,又是金印紫绶,更重要的是“太尉”是“掌武事”的。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秦统一全国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定期朝觐是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排除A;监督监察百官是中央御史大夫的职责,排除B;“每一行政区都配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因此排除D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