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1:56:36
1、判断题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禄仕派”的人物是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子属于“劳作派”,淳于髡、田骈属于“不仕派”,韩非属于“禄仕派”,孟子属于“义仕派”,庄子属于“退隐派”,因此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是因为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A.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B.获取资金和原材料的能力
C.占有土地和劳动力的能力
D.拥有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能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为知识可以不断更新,可以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刘少奇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验室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D.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和分析能力。刘少奇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所说的话,实际是指党在工作中犯过严重错误。出现严重错误的事件就是指党轻率地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结合材料一、二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及其经济根源。(8分)
材料三?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人权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
(2)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人权”应该是指什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6分)
材料四?(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答“制民之产”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其出发点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4分)
经济根源:材料一: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材料二: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基本人权:生存权。(2分)
认识:太平天国颁布天朝《天朝田亩制度》,希望以此解决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体现了农民阶级在争取生存权上的抗争,但流于空想而失败。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社会革命”,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工农民众的同情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积极探索,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落空(或由于方案的不彻底及时局的变动而落空)。(4分)
(3)特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具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2分)优势: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济上,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思想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理论的指导。(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与归纳。依据材料一的“制民之产”以及古代中国民本实质是维护统治接利益,材料二主要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结合两则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中的经济角度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注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民生主张即可;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归纳,特别注意要回答“认识”。第(3)问,把握材料“推动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建设和谐社会”。优势重点注意与近代对比,从政治、经济上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对西方大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英、法、美开始结盟反对德国
B.加深了西方各大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
C.消除了英法与德国的分歧
D.坚定了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信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希特勒德国打出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招牌,使西方大国坚信,满足希特勒的某些要求和欲望,就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从而达到消灭社会主义的罪恶目的。因此,西方大国对希特勒的侵略进一步纵容,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