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6 01:56: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禄仕派”的人物是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子属于“劳作派”,淳于髡、田骈属于“不仕派”,韩非属于“禄仕派”,孟子属于“义仕派”,庄子属于“退隐派”,因此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是因为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A.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B.获取资金和原材料的能力
C.占有土地和劳动力的能力
D.拥有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能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为知识可以不断更新,可以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刘少奇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验室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D.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和分析能力。刘少奇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所说的话,实际是指党在工作中犯过严重错误。出现严重错误的事件就是指党轻率地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结合材料一、二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及其经济根源。(8分)
材料三?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人权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
(2)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人权”应该是指什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6分)
材料四?(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答“制民之产”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其出发点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4分)
经济根源:材料一: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材料二: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基本人权:生存权。(2分)
认识:太平天国颁布天朝《天朝田亩制度》,希望以此解决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体现了农民阶级在争取生存权上的抗争,但流于空想而失败。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社会革命”,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工农民众的同情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积极探索,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落空(或由于方案的不彻底及时局的变动而落空)。(4分)
(3)特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具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2分)优势: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济上,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思想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理论的指导。(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与归纳。依据材料一的“制民之产”以及古代中国民本实质是维护统治接利益,材料二主要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结合两则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中的经济角度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注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民生主张即可;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归纳,特别注意要回答“认识”。第(3)问,把握材料“推动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建设和谐社会”。优势重点注意与近代对比,从政治、经济上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对西方大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英、法、美开始结盟反对德国
B.加深了西方各大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
C.消除了英法与德国的分歧
D.坚定了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信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希特勒德国打出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招牌,使西方大国坚信,满足希特勒的某些要求和欲望,就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从而达到消灭社会主义的罪恶目的。因此,西方大国对希特勒的侵略进一步纵容,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