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2:24: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结束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诞生,第三世界崛起,这些都有力的冲击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说明道家学派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这样便可实现天下统一稳定,所以答案选C,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项材料强调“无为而治”正好相反,D项含义材料中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的举措是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
C.租庸调制
D.神衹官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判断即可。大化改新时期实行土地公有制度,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故选A。班田收授法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C项租庸调制是学习唐朝的赋税制度;D项明显和土地制度无关。
点评:大化改新是日本在公元7世纪实行的政治改革其内容主要是: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其意义是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家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
B.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秦汉时期,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D.唐宋明以来,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汉时期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A、B、C三项说法均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D说法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
(2)变化:由一味赞扬,不许贬斥到基本肯定贞观之治,同时非议他的个人品行。
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终于促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信息“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 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得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