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2:24:50
1、判断题 1954年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改意见中,有代表提出在第三条第三款中“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主要体现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
B.新中国追求各民族平等
C.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D.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2、判断题 200 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 C的两大核心问题——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均衡发展作出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3、判断题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l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 )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判断题 列举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5、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