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5:08:54
1、判断题 清末,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带有“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添麻”,靠家庭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B.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 进口棉纱(万担) | 进口棉布(万匹) |
1872年 | 5 | 1224.1 |
1890年 | 108.2 | 1556.1 |
时间 | 出口棉花(万公担) |
1871年~1873年 | 0.8486 |
1891年~1893年 | 29.0417 |
3、判断题 1996年10月,美联社公布了一条题为“伊朗对风行世界的芭比娃娃的反击”的消息: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芭比娃娃。这主要体现了
A.伊朗与美国全面对抗
B.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
C.经济全球化中的多元性文化
D.意识形态差异阻碍文明交流
4、判断题 《凇南梦影录》载:“上海之有德律风(telephone的译音),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干,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益,唯其中机括不同。传递之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根据我们对电话传入中国时间的了解,我们可知“ 壬午季夏”应该为
A.1822年夏初
B.1882年夏末
C.1942年夏末
D.2002年夏初
5、判断题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