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7-03 03:18: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联系所学知识,理学倡导三纲五常,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
①三纲五常       ②因行称义       ③天赋人权        ④君权神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因行称义、天赋人权不符合古代中国,所以排除②和③,答案选D。
考点:儒家思想、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常见一种题型,适合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福祸相倚,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体现儒家“仁”“仁政”思想;B不对,体现法家法治思想; C不对,体现墨家“兼爱”“非攻” “尚贤” 等思想;D正确,体现道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点评: 用表格法识记。
派别、代表、著作
思想
儒家孔子
“六经”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儒家孟子
《孟子》
①仁政和民贵君轻?②性本善?
儒家荀子
《荀子》
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道家老子
《道德经》
①万物本原是“道” ;不停运动,对立面相依不断转化。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庄子
万物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精神自由
法家商鞅
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法家韩非子
①依法治国(法术势、中央集权)?②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故应改革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和节俭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
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节妇烈女”并不是宋朝理学的精髓,“节妇烈女”也并不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恰恰相反“节妇烈女”是理学的极端,是理学中的消极部分,与朱熹的理学思想是相同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代理学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仁人……害仁……成仁”强调了“仁”的思想的重要性,结合史实可知“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主张,答案选A,B C D三家并无此项主张。
考点: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