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02:52: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法西斯的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谈谈你对此举的看法。(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做出的努力。其效果如何?(9分)


参考答案:(1)种族灭绝政策。战争的教训是惨痛的;警示后人不忘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维护和平。(6分)
(2)努力:成立联合国;调解斡旋国际争端;倡导裁军和军备控制;组建维和部队;开展反战和平运动。(3分)
效果: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缓解了国际和地区紧张局势;受到了少数国家的干扰和挑战;战争冲突仍不断发生,维护和平任重而道远。(6分)


本题解析:(1)二战中,纳粹德军对被占领的地区进行了大屠杀,以犹太人为最,损失了数百万人口。这是种族灭绝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的是告诫世人,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2)战后成立了联合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维护和平的国际机构等,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但是也要看到,世界最终和平的梦想还是任重道远。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A.“理在事先”
B.“发明本心”
C.“万物皆生于两”
D.“理在气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可知材料的观点为,先有理,然后才能有与理相符合的事物的产生,所以强调的是理在事先,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

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
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
D.洋务派的代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不适合张謇。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只适合张謇。D.洋务派的代表不适合张謇。只有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三个都适合,所以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是三幅图片配上的一个共同的主题 。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表述符合1912—1916年中国社会形势的是(?)
①全国人民共同反对复辟企图并赢得胜利
②思想领域出现复古与反复古的激烈斗争
③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④各国列强暂时放慢了对中国的侵略脚步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1912—1916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经历了剧烈变化:袁世凯独裁专制到复辟帝制的企图被粉碎;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继续奋斗;欧洲列强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其在华的政治和经济势力并没真正推出,并且日本和美国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思想领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以反对袁世凯推行复古逆流为直接目标,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经济领域,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进一步发展的宝贵时机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5年后,许多亚非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归功于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万隆会议所确立的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力。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