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7-03 02:52: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2、判断题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问题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八大为加强党的建设规定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反对个人崇拜、个人专断。毛泽东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的错误及其教训的意见,在毛泽东左右下,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彭德怀及其赞同者张闻天等人定为反革命集团加以批判。“文革”期间,彭、张等被迫害致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中共九大党章删掉了党员的权利,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机构,并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材料四?中共十二大党章规定:(1)设立顾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2)改主席制为总书记制。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党章还规定竞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务都不是终身制,都可以变动或解除。
请回答:
(1)八大至十二大中共中央的组织原则有何变化?彭德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中共十二大的组织原则和八大本质上有何相同?有何进步?
(3)从其变化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4、判断题  (37分)阅读下列中外交通史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板块一?古代城市交通管理

(1)据上表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后期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4分)
板块二?近代城市交通与公共秩序
《上海洋场竹枝词》:“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
(2)以上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哪一类城市?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10分)
板块三?近现代铁路建设与发展嬗变
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3)据以上统计表,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据图与《南昌铁路局史志》材料,概述福建铁路建设的发展变化。(14分)
板块四?综合探究交通发展的轨迹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总结我国交通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史,并说明交通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9分)



5、判断题  (37分)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图7)

材料二?……完全赞成(可持续发展),但是要分析一下我们国家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当然我们往这努力,但是要做到这点比较不容易。从世界各方面情况来看,我们处在这个阶段,几种文明并存,农业经济、后工业经济等在一起,这些转变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想把能源减下来,但是现在发展信息产业,包括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二产业的发展,如果你给农民配备非常强有力的计算机和软件,他不种粮食也不行。必须要有物质流才能有为它服务的信息流。
……我们从工业生产角度来说,每个工业产品能耗好像就低20%到30%,但是我们的能源强度要高5、6倍,这里主要是工业结构问题,人家以波音飞机为产业,它所创造的价值与你生产水泥创造的价值,这相差很大。这要改变是与我们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我们不生产钢铁,不生产水泥,只生产波音飞机,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人)现在房子有了100平米还不够,要买200平米,所谓豪华宾馆,什么夏天要降到22度,冬天升到30度,好像不达到这个不与国际接轨……
——节选自《倪伟斗院士在中俄能源合作高层国际论坛中的讲话》
材料三?美国所奉行的全球化政策给世界招致了混乱,令世界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至此,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暂告停止全球化,开始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混沌进行调整,这已是不可否认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混沌局面,到什么地方寻找调整的力量呢?不言而喻,不能到联合国那样的国际机构或是八国集团等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寻求让“国家”再次走到前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再国家化”的方式澄清全球化造成的“混沌”,让“国家”出面承担解决问题的重担。在这次“次贷”问题上,政府系统的主权财富基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次贷”问题而混乱了的世界经济正是由阿联酋、中国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出面才得以拨乱反正,免于陷入崩溃危机的。……这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趋势。?
——杨青 《关于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和思考》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2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存在着哪些问题?(6分)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 “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观点一经提出便遭到相关人士的强烈批评,原因是什么?(13分)
⑷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