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7-03 01:59: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后,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写了一些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略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轨迹》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利弊得失浅谈》
C.《试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
D.《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判断题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该实物应该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研究的直接史料?

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
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
C.国民党及其排满反帝思想
D.中华革命党及其反帝反封指导思想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4、判断题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被压迫民族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C.民族解放斗争与反法西斯斗氧相结合
D.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