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1:59: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后,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写了一些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略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轨迹》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利弊得失浅谈》
C.《试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
D.《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该实物应该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研究的直接史料?

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
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
C.国民党及其排满反帝思想
D.中华革命党及其反帝反封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片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做判断。这一宗旨是1905年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纲领,后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发展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参考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不同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中可以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人文主义的比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是指明清时期批判思想为何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主张“不法古”应该适时进行改革,不必沿用古训,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B错误,AC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被压迫民族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C.民族解放斗争与反法西斯斗氧相结合
D.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背景分析,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