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2:02: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是(? )
A.康熙帝
B.罗斯福
C.亚历山大二世
D.康有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促使俄国由封建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由此看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故选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和日本发生的重大事件是:(4分)
(2)对于俄国和日本发生的这两次重大事件,一般学者认为它们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分)理由是什么?(4分)
(3)这两次事件后俄、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维护农奴主利益,并且她将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在国家以农奴制为统治基础时候,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称自己统治为“开明专制”,(是从18世纪风行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潮,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既是受欧洲宫廷的政治风气影响,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吨。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始终没有完成的心愿。侵占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周边领土,使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大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1)据材料回答,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措施中,为何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6分)
(2)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相对于封建的经济形态,农奴制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俄国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对于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到了进步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历史的潮流,同时曾经深受启蒙思想家影响,于是她紧跟世界潮流,在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鼓励自由贸易。(6分)
(2)加强了中央集权,安抚各派政治力量,稳固了自己政权,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平稳发展,不仅增强了俄国的国力,而且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开明专制”顺应了欧洲的政治潮流,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她对农奴制的推崇,短期有利于加强统治,长期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最终成为俄国社会的顽疾。阻碍了俄国的长远发展。(9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从18世纪风行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潮...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再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史实即可分析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即可概括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6分)


参考答案:
(1)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在沙皇俄国指的是工业文明的潮流下,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再根据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回答。
(2)“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经济上采取“殖产兴业”的政策,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扶持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实际加强天皇制。注意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农民解放”指俄国进行的1861 年农奴制改革。结合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可知这场战争指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推动了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
点评: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同时也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