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孙中山》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6 10:46: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与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比,第二次运动走向低潮的原因是( ? )


A.群众运动突破了非暴力界限
B.运动达到预期目的
C.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掌握领导权
D.英国殖民者改变统治策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的重要领导人尼赫鲁在铪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不公正的评价,将它的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虽然身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起来了。
——詹尼·索弗里(意)《甘地与印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如何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参考答案:
(1)思想:抵制工业文明,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和暴力;主张保存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相互帮助与合作。(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其积极作用在于它体现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有利于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对后来世界的和平主义、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局限性在于甘地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具有落后性的一面。(3分)要将甘地的经济思想放在印度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和当时殖民地经济的背景下来评价。(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概括即可,从材料一中“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概括出抵制工业文明;从“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概括出倡导土布经济;“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概括出反对剥削和暴力;“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概括出保存印度的乡村经济;从“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概括出鼓励人们相互帮助与合作。
(2)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用全面客观的,辨证的,历史的原则来进行评价,因此要将甘地的思想放在印度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和当时殖民地经济的背景下来评价。其积极作用可以从非暴力不合作,缓和社会矛盾,抵制英国经济侵略,并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多角度思考,其思想的局限性结合材料中甘地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主张土布经济,保存印度的乡村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与我,仿效西方亦后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期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问题: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维新之政”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变化:一是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二是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5)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新约》马太福音说:“……你们听见有话说,‘要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下列哪个人物的思想和斗争实践与上述材料内容相符合( ? )


A.甘地
B.孙中山
C.凯末尔
D.华盛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就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多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他破的人民都来解放
——引自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引自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与他以前所从事的革命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2)孙中山为进行“彻底的革命”、“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3)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怎么的革命理想?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评价。


参考答案:
(1)国民大革命。联俄联共,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2)致力于联俄联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又扶病北上,发起国民会议运动,为反对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贡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经历。
(3)谋求中国的自由平等,谋求中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受压的人民的解放。孙中山是为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他为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无私无畏,不断探索和奋斗,耗费了自己所有的钱财和毕生的经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景仰。


本题解析:
阅读材料,仔细审题,结合所学,认真做答。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彻底的革命”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景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